提及開長途貨運的司機,人們常常會認為這是男人的職業。可是來自福建的“95”后妹子張琳卻用實際行動證明:她不僅會開車,而且開著一輛12米長的大卡車;不但跑長途,而且要帶著8噸的貨物跑幾百公里。在一個原本被認為只有男人能從事的行業里,這位年僅23歲、身高不足1米6的小姑娘就這樣往來奔波,為自己和家庭的未來努力拼搏。而這所有的一切,竟是源于愛情。
沒有網購的“雙11”,她“奮斗”在高速上
2019年的“雙11”,對于很多女孩來說,都是一個狂歡般的網絡購物節。而對于張琳來說,這意味著她從事長途運輸以來最忙碌的時光就要來臨了。

“雙11”是電商和購物者的狂歡。這一天,號稱有全年最大力度的優惠,也有最高的成交額。這個“雙11”對張琳而言,更加特別:她沒有時間和精力精挑細選去購物,而是忙著運送快遞。由于此時貨運流量很大,張琳的行車路線被重新安排,在福建省內加班加點地出車。

盡管如此,張琳卻并不覺得有多難過。她的老公也是從事長途運輸的,由于“雙11”期間的路線調動,平時聚少離多的兩人,反而多了一些相聚的時光。事實上,張琳當初選擇這個行業,也是因為愛情的緣故。
小姑娘與大貨車的“反差萌”一切源于愛情


大車與小車不同,駕駛難度要大得多。“最大的困難就是倒車,盲區太大。”而且,由于張琳年紀小,個子也小,連教練都不敢相信她是認真的。
張琳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,雖然學車時有不少難點,但她有克服的動力。張琳報名的駕校離家很遠,往來學車并不方便,而且大車的學費也很高,“考試時掛一科的話,就要多花兩三千塊錢的補考費、路費和食宿等費用。”因此,張琳學得格外認真,不想出現一點閃失。經過兩個半月的學習,到了考試時,張琳的付出得到了回報——四個科目,都是一次通過。

對此,張琳倒是絲毫沒有感到意外:“這都看你個人,你自己認真的話,啥事也難不倒你。”自去年7月起,如愿以償地拿到B2駕照后,張琳終于可以幫老公分擔工作了。每次出車,常常是張琳負責白天,老公負責夜晚,工作上的壓力少了很多。然而,隨著感情的升溫,生活上的壓力也逐漸顯現出來——兩人要為今后的生活做更多打算了。
張琳和老公的家境都很一般,開大車雖然薪資不錯,但憑借一個人的收入,還是不足以支撐兩個人的家庭。就這樣,張琳的想法更進了一步:她要自己成為一名司機,找一份工作單獨開車。
找工作處處碰壁,臨危受命交出滿意答卷
張琳老公的擔憂很快成為了現實。張琳去各家運輸公司找工作時,果然處處碰壁,有些公司一聽說是個女孩子,就直接回絕了她。這讓她有些始料未及。“這跟我想得不太一樣,因為我覺得有這些大車駕照的人相對比較少,現在物流這方面又缺人,找工作怎么會沒人要呢?”
很快,張琳自己也明白了其中的緣由:在人們的印象中,“女司機”常常是搞笑段子里的元素,常常被貼上“技術差”、“不靠譜”等標簽。開大車跑長途,本來也有一定的危險性,又有多少人會放心把這份工作交給一個小個子的女司機呢?

當天上午,車隊長把張琳叫來,對她進行了簡單的考核,便讓她回去等通知,說是要再考慮一下。已經被拒絕多次的張琳本來已經不抱希望,“覺得這次肯定又完了”。誰知到了下午,車隊長突然打來電話:“你今天晚上能去溫州嗎?”
原來,當時車隊正好有一個從浙江溫州運貨到福建泉州的單子,而負責這趟車的老師傅,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,覺得自己無法勝任這個任務。也就是說,張琳的第一次出車,就是臨危受命,不但要跨省奔馳,還要連夜趕路。更要命的是,當時張琳正身在上海,準備和老公一起跑前往重慶的單子。如果接下這個任務,就得從上海先趕到溫州,然后再馬不停蹄地開車前往泉州。但面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,張琳毫不猶豫地回答了“能”。

雖然是第一次獨自跑長途,張琳卻一點也沒有怯場。順利跑完往返全程的成果,讓車隊長對張琳的本事有了新的認識。就這樣,張琳的長途大貨司機生涯正式開始了。
聚少離多以車為家,奮斗只為更美好的未來
到現在為止,張琳已經獨自一人跑了兩個多月的長途。
張琳深知開長途貨車的危險,但是為了生活,潛在的麻煩和意外,對于她而言,不會成為她奮斗路上的阻礙,只會教她更加仔細。張琳向紫牛新聞記者回憶了去年遇到的一個“有驚無險”的意外。去年冬天,她還坐在副駕駛座上陪著她的老公,沒有獨立開車。一個下雪天,大貨車的輪胎出現了故障,往外漏氣,最后兩個輪胎爆掉了。但是因為所經路面不平,路途顛簸,兩個人都沒有發現。幸虧路上有一個人看見了,好心地招呼他們停車,提醒他們。那時候,大貨車開了大概有八十多公里。車是前四后四形制,幸運的是,爆掉的兩個輪胎在發現之前沒有造成嚴重的影響。如果始終沒有發現,一直開下去的話,可能會導致別的輪胎爆掉,到時候只能等待救援。
經過這件事,張琳獨自開車時更加謹慎,出發前和路過服務區時,她都會仔細檢查車輛,防止遇到類似情況。“我自己開車的時候沒遇到過這樣的問題,希望以后也不要遇到。”張琳笑著說。
從事了這份職業,免不了要承受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痛苦。張琳跑的是泉州到三明的線,兩天一個來回;她的老公跑的則是泉州到荊州的線,三天一次往返。由于路線不同,周期又不統一,兩人只能一周見一次面。身邊沒有了陪伴說話的人,張琳也覺得很寂寞:“現在就我一個人,什么事情都必須我來承擔啦。”但提到自己的工作,張琳又十分欣慰:“為夢想奮斗在路上,是很開心的事情。”

盡管工作辛苦,張琳的家人還是對她的決定表示理解。父母常常打電話,提醒她注意安全,但并沒有反對她從事這一行業。張琳的老公也不再阻攔,因為他們正一起為未來的生活奮斗著。以前,張琳曾做過很多工作,但收入都比較低。現在,她終于可以看見未來的曙光了。
“這是一個帶著危險,也很熬人的職業,雖然收入高了,但我們要的東西還很遠。”張琳說,盡管如此,他們還是想要繼續辛苦奮斗下去,“讓自己以后的日子好過一點。”